3月28日,小米汽车在上市发布会一鸣惊人,27分钟50000台、24小时88898台的成绩单占据头版头条,赚足眼球。
*图源小米汽车官方公众号
成绩单的背后,是一长串供应商名单。据业内人士统计,仅智能网联部分的供应商就超过15家。正如雷军自己所说,供应链是小米的专长。
这项业内盛会背后的力量暗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一个事实——造车,不再是一企之力,需要产业生态的支持。这既是小米造车成功的原因,也是苹果放弃造车的原因。
产业端格局的转变,将带来教育端理念的重塑。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庞大的供应链产业群进行深度产教融合,才是职业院校智能网联专业建设破解“产”“教”融合深度不够、融合力度不足的新方法。
牵手产业群,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汽车产业本质上属于技术密集型领域,其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汽车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软件定义汽车“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先进数智技术的赋能,让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知识以光速迭代。AI大模型、5G车联网、区块链、多模态等新兴技术持续涌现,并同步“复制”了信息技术产业的摩尔定律,令各方造车势力不遗余力在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内卷”、“外卷”。
如果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还只停留在传统知识体系和课程教材资源上,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与产业端完全脱节,曾有高校老师透露,相关专业知识滞后严重,与企业至少有5年差距。只有无限贴近产业前沿,才有机会完善知识体系。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竞争已然白热化,客观上促成了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速,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也应该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新经济发展,适应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
同时,校企之间也应当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共同打造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如果职业院校只贴近某一家产业龙头企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体系也会非常单一,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会造成综合竞争力的缺失,陷入“专业化”陷阱。
牵手产业群,才能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
出于同样的原因,近年来职业院校更关注如何培养“双师型”师资团队。汽车技术的迭代和发展向汽车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行业要求,也向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高水平院校与产业生态上下游优势企业共同发力。
一方面,院校应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5年一周期开展全员轮训制度,院校老师多下企业、多参与企业项目,提高教师整体专业素质。
*易飒科技为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广东省2021年中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能提升培训班”国培项目提供教学支持
另一方面,企业要支持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让更多的企业导师加入师资队伍,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提供企业级实训内容。
建立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向流动机制,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才是打造专业师资力量的制胜之道。
*易飒科技高级讲师、高级技工廖军强授课现场
牵手产业群,才能保障人才的精准供给
企业的技术护城河造就了独特的工作场景和人才需求,产教脱节严重。奇瑞大学校长助理、奇瑞股份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毕全国就曾经分享过两个数字:学生离职率高达75%、专业知识使用率不足10%。
唯有基于企业真实环境,融入行业最新技术和标准,开展企业项目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职业院校才能培育出契合企业需求的新型汽车人才。
基于这一点,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资深研究员徐磊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曾建议企业制定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人才评价标准。同时,徐磊也在采访中提出,企业推动内部人才培养、点对点开展校企合作均难以形成批量化、规模性效应。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资深研究员徐磊
*2022年6月,广东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成立,易飒科技当选秘书长单位
小米汽车上市发布会拉开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竞争白热化的序幕,职业教育下半场也已经到来。
与上下游产业群深度协作,牵手众多龙头企业,共同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发展、良性互动的总体格局,既是职业院校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综合改革决策部署的应尽之责,也是职业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应有之义。
易飒科技是一家以科技赋能汽车产业人才的新旧动能转换、赋能智能网联人才终身成长和精准就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以产品力、服务力和人才力,打造智能网联产业生态的优质人才枢纽。旗下的产品与服务聚焦智能网联产业的“人才培养+人才匹配”两大体系,助力高速发展的智能网联产业解决人才瓶颈。